打开应用

中医药治疗肺部占位性病变1例

联友医师   
肺部肿物 支气管阻塞 肺不张

主诉 病史

患者,女,51岁,2012年3月出现无明显诱因轻微干咳,无发热,无咯血,无胸痛,未予治疗。2012年7月患者因感冒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干咳、痰少难咯,无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胸闷、心累等不适,遂入某三甲医院查明原因。

查体 辅查

查体:右上肺呼吸音低,余无特殊。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CEA:16.71ng·mL-1,CA125:46.67U·mL-1,CA199:287.2U·mL-1;胸部CT提示“⑴右上肺门区见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略呈分叶状,增强后明显强化,右肺上叶尖端支气管狭窄、中断,以远肺组织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及钙化影,其内隐约见一小空洞影,左肺下叶见少许纤维条索影,双肺散在肺大泡影,胸腔无积液征象;考虑慢性感染灶?肿瘤性病变?(2)右侧肺门、纵膈见肿大淋巴结”;纤支镜检见“右上肺瘢痕闭塞”;头颅增强MRI“未见明显强化灶”;SPECT“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增强CT:肝囊肿?副脾,腹部淋巴结未见肿大;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超声未见异常;患者自诉纤支镜活检结果未查见肿瘤细胞,未见报告单。

诊断 处理

诊断:考虑“(1)肺部感染;(2)肺部占位:性质?”,予帕珠沙星抗感染26天,盐酸氨溴索、溴己新化痰,可待因口服液止咳等对症治疗,复查胸部增强CT,病灶对比旧片无明显变化。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再次行纤支镜活检及纵膈镜活检等检查,即使确诊,患者亦拒绝化、放疗。 治疗: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见证:咳嗽咳痰,痰质黏稠色黄,纳呆,神疲乏力,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弦细;证属正气不足,加之久病耗气,气虚无以输布气血津液,致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气虚痰热瘀结。治宜益气活血祛痰兼以清热,选方,具体药味如下:栀子15g,黄芩15g,桃仁30g,红花15g,川芎15g,泽兰15g,土鳖虫10g,水蛭5g,玄参15g,青皮15g,香附15g,百合15g,浙贝母30g,苦杏仁15g,冬瓜子30g,瓜蒌仁30g,薏仁30g,生晒参30g,黄芪60g,甘草3g水煎,日一剂。治疗15天后,诸症悉减,体力增进。续用此方一月,患者诉口鼻干燥,上方去人参、薏仁,服用30付。 治疗效果:咳嗽咯痰明显好转,食欲增加,精神可,复查胸部增强CT示:右侧胸廓略塌陷,纵膈内可见数个淋巴结显示,部分肿大,大小约1.3*1.0cm;右肺上叶支气管阻塞,右肺门上纵隔旁可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较大层面大小约3.1*2.1cm,近后胸壁部分的肿块内见散在高密度点影,右肺上叶肺不张,病灶周围显示小点片影;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远端不张肺组织分界不清、与部分右肺血管及纵膈分界不清;双侧胸膜未见增厚,双侧胸腔未见积液。考虑为“右肺上叶肺癌,致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炎变”。与旧片对比,右上肺占位明显缩小,右肺门占位不均匀强化区较前缩小。 咳嗽咯痰明显好转,食欲增加,精神可,复查胸部增强CT示:右侧胸廓略塌陷,纵膈内可见数个淋巴结显示,部分肿大,大小约1.3*1.0cm;右肺上叶支气管阻塞,右肺门上纵隔旁可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较大层面大小约3.1*2.1cm,近后胸壁部分的肿块内见散在高密度点影,右肺上叶肺不张,病灶周围显示小点片影;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与远端不张肺组织分界不清、与部分右肺血管及纵膈分界不清;双侧胸膜未见增厚,双侧胸腔未见积液。考虑为“右肺上叶肺癌,致右肺上叶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炎变”。与旧片对比,右上肺占位明显缩小,右肺门占位不均匀强化区较前缩小。 如下图:图1为治疗前影像,图2为治疗后影像。

随访 讨论

讨论:此患者肺部占位明确,性质不明确。肺部占位主要考虑肿瘤、结核球、炎性假瘤,以及肺脓肿、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肺部肿瘤多有吸烟史,症状无特异性,干咳、声音嘶哑等,相关肿瘤标志物常升高,CT典型表现可有支气管阻塞征象,即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分叶状,边缘毛刺,血管集簇征,厚壁、偏心、内缘凹凸不平的癌性空洞,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胸膜凹陷,纵膈淋巴结肿大;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一般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有时含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状病灶,多年不变;炎性假瘤一般有感染病史,肿瘤标志物不高或升高不明显,CT表现占位一般两肺下叶基底段及中叶,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有密度较高的核心,易伴有胸膜粘连增厚,病灶长期无变化,周边高强化,纵膈淋巴结一般不肿大。PET-CT检查对肿瘤、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鉴别虽有一定价值,但SUV值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良、恶性病灶之间存在明显交叉。三者的明确鉴别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就本例患者而言,既往无结核病史,症状以咳嗽、咯痰为主,结合肿瘤标志物及CT表现,临床诊断为肺癌伴阻塞性肺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在不能取到病理组织确诊以放、化疗情况下,对其治疗发挥了优势。本例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治三个月,肺部占位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有效。此方中,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可以通过抑制1GF-1R/Akt的途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转移、抑制血管新生作用;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与抑制肿瘤VEGF表达、诱导H446细胞凋亡、导致细胞S期阻滞相关;薏苡仁提取液能在短期内缓解癌症病情,稳定病灶;黄芪、红花、黄芩、水蛭、土鳖虫都有抗肿瘤作用。此方无中医配伍禁忌,患者未出现毒副作用。 中药不仅对肺癌有效,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对多种肿瘤发挥治疗作用,并且中药能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降低化疗和放疗毒副反应,笔者导师临床应用人参、黄芪等中药减轻化、放疗毒副反应,效果明显,如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可降低阿霉素的心肌毒性。 中医肿瘤病机为本虚标实,治则为扶正祛邪,此病案以此为治则,疗效肯定。中医虽为“黑箱理论”,但注重治疗结果,有效性明确,期望中医治疗肿瘤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医同仁们,你们对于此病例怎么看?

发布于 16-11-04 22:05

2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