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 岁。以反复发热伴关节痛20余天于2014年5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接触1周后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 3 8.5 ℃,以午后发热为主。关节疼痛,起初为右侧肩关节、后扩展为双侧肩关节、胸锁关节及膝关节,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生活不能自理。 自服中药(具体不详)并于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改善。体格检查:体温3 9.4 ℃,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异常,肩周关节和胸锁关节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84 ×1 0 9/L,C-反应蛋白45mg/L,心肌酶均正常,红细胞沉降率88 mm/1 h,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降钙素原、凝血功能均正常。胸部CT 示:① 双肺下叶多发炎性改变;② 双侧胸膜增厚。
细菌培养示:布鲁菌属(羊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布鲁菌抗体IgM 阳性。给予利福平0.75g,每日1 次,联合多西环素0.1g,每日2 次,6 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关节痛逐渐消失,复查血培养未见布鲁菌,治愈出院。
布鲁菌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全世界有500万~600万患者,年新发病例约50万,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以往布鲁菌病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青藏高原等牧区,布鲁菌属主要为羊中的布鲁菌和马尔他布鲁菌。 布鲁菌通过体表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发病多见于从事畜牧业人群,亦可经消化道感染,如进食含布鲁菌的生奶、奶制品和未煮熟病畜肉类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流活动的频繁、人口流动的增加、气候的不规则变化,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也随之改变,往往打破地域和时空的界限。 本例患者为城市居民,从未到过牧区,也不从事皮毛加工和屠宰工作,仅因观看了羊的接生,无意间碰触了羊群而感染。该病在非疫区尤其是沿海城市极少发生,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尚不足,容易误诊,因此对临床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疼痛、有家畜接触史的患者应考虑到本病,患者也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专科就诊,避免误诊。本病例来自中华传染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