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鳞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皮肤病?99%的皮肤科医生都会想到银屑病,但如果红斑鳞屑不是银屑病,又会是什么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见一位这样奇怪皮损的患者: 患者女,26岁,农民。胸背部红色斑块2个月。 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以“皮炎”予口服“氯雷他定”、外用“皮炎平”等药物,皮疹无好转且逐渐增多,并向周围扩展形成环形、多环形或花瓣样外观。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外伤等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胸背部散在大小不等之环形、多环形或花瓣样暗黄红色扁平斑块,表面角化鳞屑,触之较硬,无破溃(图1)。身体其他部位未见异常皮疹。 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真菌镜检(-)。 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图2)。 TPPA(+),RPR 1:64(+),HIV(-)。
诊断:二期梅毒。 患者配偶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阳性。 予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 U 肌注,连续15d。皮疹逐渐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图3)
▶本病例中有哪些启示? 临床80%~95%的二期梅毒患者有皮肤黏膜损害,呈广泛且对称的多形性皮疹,也可局限,自觉症状轻微,多无不适。因二期梅毒皮疹形态多样,可模仿很多疾病,易于误诊。二期梅毒疹主要表现为斑疹性、斑丘疹性、丘疹性。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不同,有时皮疹表现极不典型,需要与多形红斑、湿疹、玫瑰糠疹、银屑病、股癣等鉴别。临床上环形红色斑块状梅毒疹较为少见。 ▶还有无其他相似报道? 还有皮肤科医生报道1例全身散在环形斑块皮疹患者,经血TPPA及 RPR检查最终诊断为二期梅毒(图4、图5、图6、图7,请下拉观看)。 本病经梅毒血清学检查及必要的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不难。 ▶以后在临床工作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本例患者以散在扁平斑块样皮疹为首发,较为少见。近2月未能确诊,其主要原因考虑经治医师对梅毒的皮疹认识不够,未能及时的进行血清学检查。患者本次在血清学检查及病理结果回报前,曾拟诊为银屑病?血管炎?环状肉芽肿?梅毒?在血清学检查及病理结果回报后最终诊断为二期梅毒。 提示对不典型的临床皮肤疾病,用其他皮肤病不能解释,一定要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本例患者经确诊后,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高广程, 王增芳, 陈雪. 以环形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误诊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25(12):997-998. [2]陈小玫, 汪盛. 二期梅毒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0, 39(2):124-124. [3]张彦秀. 二期梅毒误诊为皮炎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5):54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