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怪病!嘴唇反复糜烂、结痂,然后发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皮肤科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糜烂 浆细胞性唇炎

主诉 病史

嘴唇作为皮肤和黏膜交界的地方,仍避免不了患各种难以辨认的疾病。这不,有这样一位大妈,嘴唇上得了一种怪病,老是不好,前来就诊: 患者女,66岁。唇部红肿2年,加重伴糜烂、结痂4个月。 患者2年前烫洗嘴唇后出现唇部红肿,无水疱、糜烂及出血。自行口服维生素B2、头孢类抗生素后无好转。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唇炎”,予复方酮康唑、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近4个月唇部红肿加重,自觉唇部发硬、紧绷,出现糜烂及反复结痂和脱落。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于半年前于皮肤科就诊。 患者既往体健,家族其他成员未见类似疾病。4年余前曾戴金属牙套。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假牙及吸烟嗜好,无舔唇、咬唇及食用口香糖和槟榔习惯,否认唇部用药史,否认用过唇膏等化妆品及过度日光暴露。 6个月前发现右手背大小约1.5cmx1. 5cm皮损和左拇指指甲增厚、变色,无不适症状,故未诊治。

查体 辅查

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皮肤科情况:上唇轻度脱屑、干燥。下唇明显红肿,表面可见糜烂、结痂(图1);颊黏膜、上颚、牙龈、舌、会厌、喉头及外阴未见类似皮疹;左拇指甲板增厚,呈污黄色,表面粗糙不平,有纵嵴,甲胬肉样改变(图2);右手背可见紫红色扁平多角形丘疹,边界清楚,大小约1. 5cm X 1. 5cm(图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皮损部位真菌培养阴性,抗核抗体谱测定结果为阴性。 下唇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及结痂,部分表皮缺失(图3);真皮浅中层弥漫性细胞浸润,主要由浆细胞组成,血管丰富、扩张(图4)。

诊断 处理

病理诊断:浆细胞性唇炎。 治疗:自初诊日起,予0. 5%硫酸新霉素外用;依巴斯汀片10mg 口服,1次/d,同时予复合维生素B、复合维生素C口服。 1个月后复诊,主诉唇部皮损及紧绷感较前明显好转,下唇轻度肿胀,结痂已脱落,未见糜烂、出血等(图5)。下唇肿胀及紧绷感缓解。

随访 讨论

▶浆细胞性唇炎是个啥病? 浆细胞性唇炎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生于下唇的界限清楚、暗红色、有光泽的浸润性斑块为特征,组织病理上表现为真皮上部弥漫性浆细胞浸润。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长期病理性、机械性刺激如义齿的刺激或光线刺激可能是本病的诱因。浆细胞性唇炎上、下唇均可受累,但好发于下唇,表现为唇部发亮、发红的水肿性斑块,界限清楚,也可表现为溃疡、结痂和脱屑,后期可有萎缩性改变,或肥厚及萎缩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同时存在。外生殖器及口腔等皮肤黏膜移行处亦是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层密集的浆细胞带状浸润。本例患者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皮损组织病理,浆细胞性唇炎诊断成立。 ▶为什么会得浆细胞性唇炎? 浆细胞性唇炎病因不明,现认为是对多种不同刺激所发生的共同反应。可能的病因包括物理性损伤、接触性致敏、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 ▶有哪些需要鉴别诊断的? 浆细胞性唇炎应与接触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唇扁平苔藓、唇部恶性病变等相鉴别。 ① 接触性唇炎:是口唇因接触外界化学物质而发生的局部刺激性或变应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唇黏膜肿胀、水疱、肥厚等,根据患者详细的唇部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内缺乏显著的海绵形成,可基本排除接触性唇炎。 ② 慢性光化性唇炎:患者多有过度日光暴露史,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日光性弹性组织变性。 ③ 唇扁平苔藓:可见颊黏膜或四肢线状排列的多角形紫红色丘疹,组织病理有胶样小体和表皮萎缩,真皮浅层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唇黏膜的恶性或恶性前期病变,如唇部鳞癌或黏膜白斑病等,组织病理上会看到比较明确的间变或癌变。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皮损组织病理,可排除以上几种疾病。 ▶如何治疗浆细胞唇炎呢? 浆细胞性唇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液氮冷冻等,然而疗效却并不确切。有报道外用他克莫司治疗浆细胞性唇炎, 并取得成功。针对本例患者,予0.5%硫酸新霉素外用1个 月后,患者下唇结痂脱落,皮损明显好转,提示对症治疗在浆细胞性唇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桂欣钰, 晋红中. 浆细胞性唇炎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9):960-961. [2]Rocha N, Mota F, Horta M, et al. Plasma cell cheilitis[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Venereology, 2004, 18(1):96-8.

发布于 16-09-20 16:29

4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