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9岁。主诉:左乳癌术后2年余,伴双锁骨上窝、右肺门淋巴结及胸骨转移。 病史:患者于2012年8月发现左乳肿块。在上海瑞金医院行乳腺彩超提示:左乳低回声团块(61mm×37mm)伴腋窝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12mm×8mm。胸腹CT及骨扫描未发现远处转移灶。左乳及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ER(50%+)、PR(20%+)、CerbB-2(1+)、ki67(25%+);淋巴结见腺癌转移;FISH:HER-2基因无扩增。于2012年10月行EC×4(EPI-ADM:140mg、CTX:1000mg)新辅助化疗。化疗完成后复查乳腺彩超提示:左乳团块34mm×19mm。于2013年1月30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Ⅲ级伴化疗后改变,乳头、基底切缘未见癌累及,腋下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6),CerbB-2(3+),ER(15%+,染色中)、PR(<5%+,染色弱),FISH:HER-2基因无扩增。术后继续行TXT×4(泰索帝:140mg)化疗,化疗结束后于2013年6月行25次放疗,并于2013年7月开始内分泌治疗,方案:三苯氧胺+诺雷德。2014年5月发现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cm,质地硬,行超声引导下左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报告示腺癌转移。2014年6月改行希罗达口服化疗+诺雷德内分泌治疗。2014年10月行左锁骨上淋巴结姑息放疗,共30次,同时继续希罗达+诺雷德治疗。
2015年9月胸部CT提示:胸骨体左侧部周围、邻近纵膈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较2015年4月进展,胸骨体局部骨皮质模糊,不除外受累可能,两肺小结节,其中右肺结节较前为新出改变。2015年9月22行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提示:淋巴结腺癌转移。2015年10月PET-CT提示:1、右侧肺门、纵膈内(1、2、6区)、左侧内乳区及双侧锁骨上窝内多发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灶可能性大。2、胸骨体内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考虑为转移灶可能性大。3、双肺各叶内多发小结节影,PET未见反射性摄取增高。
诊断:左乳癌术后伴右侧肺门、纵膈内、左侧内乳区、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及胸骨转移。 我们给予长春瑞滨+赫赛汀 序贯局部放疗和依西美坦+诺雷德治疗方案。
患者目前病灶较前有所缩小,继续随访中。 讨论:对于复发转移乳腺癌,尽量不使用辅助治疗或一线治疗使用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