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高龄T2DM血糖波动

龙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酮症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主诉 病史

男,83岁,发现糖尿病30年,胰岛素治疗16年。

查体 辅查

身高168cm,体重59kg,腰围78cm;空腹血糖22.2mmol/L;尿常规示:酮体1+,葡萄糖3+;尿微量白蛋白 100mg/L,空腹静脉血糖 16.8mmol/L,HbA1c 6.7%。

诊断 处理

糖尿病酮症 2型糖尿病 先给予常规人胰岛素6u-6u-6u+NPH 4u,治疗中出现晚餐前血糖3.9mmol/L,调整方案为门冬胰岛素10u-8u-6u+甘精胰岛素8u,但血糖波动仍较大,空腹血糖一天高、一天低,高时可达15-16mmol/L,低时可到4-5mmol/L。

随访 讨论

对于该患者生活基本自理,高龄,病程长,体型偏瘦,因此适合应用胰岛素治疗。按照指南需要灵活血糖控制目标, 1.对于老年若没有并发症,预期寿命较长,则可以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7%; 2.若已有并发症,但各脏器功能仍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则可以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7.5%; 3.若已有并发症,且有脏器功能受损,预期寿命小于5年,则血糖控制目标定为<8-8.5%。 因此,对于该患者血糖总体波动在7-26mmol/l,但HbA1c才6.7%,应怀疑检测是否准确,若检测准确的前提下,则说明患者经常存在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每日胰岛素总量为0.5-1.0 U/kg/d,基础胰岛素用量占全天总量的50%,三餐前胰岛素用量占总量50%。调整血糖应先调空腹血糖,再调整餐后血糖。从患者目前的血糖谱看,餐时胰岛素剂量偏大,导致有些餐后血糖的点低于餐前血糖水平,从而引起低血糖反应后高血糖。 所以,一定要先把基础胰岛素铺垫好,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加用二甲双胍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在药物治疗之外,还应指导患者饮食,若患者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发生的降糖药物,则饮食时间可以相对灵活,但若使用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则饮食应定时定量,尽量减少升糖指数较高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血糖波动。

发布于 16-01-31 17:02

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