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4 岁,因下腹痛 1 年急诊入院,孕 1 产 1,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
妇科检查提示左下腹压痛,可触及盆腔包块。盆腔超声提示左侧附件区可见一混杂回声团块,大小为 8×6×4 cm,囊实性,内有丰富血流信号(图 1 和 2)。 实验室检查排除妊娠和盆腔炎症。肿瘤标志物 CA125 和 ROMA 分别为 122U/mL(<35 U/mL)和 66%(<7.5%)。腹部和盆腔 MRI 可见混杂肿瘤性团块,提示原发性输卵管或卵巢肿瘤可能,未见转移(图 3.4)。
剖腹探查示卵巢肿瘤,术中检查高度提示恶性,行子宫全切+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网膜切除(图 5)。术后病理示并发的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样卵巢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 5 年未出现并发症。
34 岁女性出现下腹痛和附件区团块,首先考虑异位妊娠或盆腔炎症,该患者下腹痛持续 1 年,不符合妊娠表现,血生化检查及经阴道超声结果不支持妊娠和盆腔炎症。患者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超声及 MRI 均提示卵巢/输卵管肿瘤,支持附件区肿瘤诊断。 诊断并发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须排除两种可能: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和原发性卵巢癌伴子宫内膜转移。其诊断标准最早由 Ulbright 和 Roth 在 1985 年提出,目前采用的是 Scully 于 1998 年进行修订的版本。 研究显示 53 岁之前发生的子宫内膜样卵巢癌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有关,这些患者再次发生癌症的风险较高。因此建议年轻卵巢癌患者检测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情况。 子宫内膜样卵巢癌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常见肿瘤。年轻卵巢癌患者建议检测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早诊断早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卵巢癌是发达国家妇科恶性肿瘤致死首位原因,90% 以上为上皮源性,这其中 16-25% 为子宫内膜样癌。5% 的子宫内膜癌和 10% 的卵巢癌患者存在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