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47 岁,已婚,因「月经过多伴慢性盆腔痛 10 余年,加重一月」,已规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妇科查体子宫稍大,可见 75 mm×70 mm 肿物脱出于阴道内。白细胞计数为 9700 /μL ,血色素 114 g/L,红细胞压积 33.6%,血小板计数 221000 /μL,CA125 63 IU / L,生化未见异常,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分别为 30 IU / L 和 20 IU / L。超声检查示宫颈来源的肿物凸向子宫肌层及阴道,囊性为主,血流信号丰富,
诊以为子宫腺肌瘤。 由于患者 47 岁且处于围绝经期,予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 ,术后查看标本:子宫和双侧卵巢外观正常,可见一 70×75×65 mm 肿物附着于子宫颈。病理学检查见厚壁肌层组织包绕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
既往共报道了 40 例腺肌症囊肿,通常直径小于 5 mm,本例囊肿直径达 7 cm,实为罕见,但目前关于腺肌症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阈值尚无标准可参考。 子宫腺肌症囊肿通常见于经产妇,常伴随弥漫性子宫腺肌症,单纯性腺肌症囊肿较为少见,多于年老女性全宫切除后行病理检查偶然发现。 然而,骨盆成像显示子宫腺肌症囊肿同样见于青少年,可致痛经,此案例的诊疗经验显示,年轻女性同样可以罹患巨大子宫腺肌症囊肿,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消融或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切术,高龄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