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克罗恩病合并肠瘘

李医师   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肠瘘 克罗恩病

主诉 病史

青年男性,主诉:反复腹痛、腹泻伴皮肤红肿、破溃10年余。10年前行“部分回肠、盲升结肠切除,回升结肠端侧吻合术”,长期口服“艾迪沙”治疗。4年前因“肠皮瘘”行“小肠肠外瘘瘘管切除术、瘘口修补术”,术后予“依木兰25-50mg qd” 治疗2年后自行停药。1年前行“剖腹探查+腹壁脓肿-膀胱瘘切除术+膀胱壁楔形切除术”,3天前于原瘘口正上方皮肤出现红肿、疼痛。

查体 辅查

院查体: 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出血点。下腹部正中见一手术疤痕,长约25cm。疤痕处见一皮肤缺口,约0.5cm×0.5cm大小,有粪渣流出,缺口上方皮肤红肿、发热、触之有波动感,约3cm×3cm大小,无破溃、流脓。右下腹可见两处明显手术疤痕,皮肤稍凹陷。全腹未见胃肠蠕动波,腹肌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等,全腹未触及异常包块、波动感,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明显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听诊约3-4次/分,无气过水音,肛门周围无红肿,无外痔,肛门指诊未触及包块,无明显触痛,退指指套无血染。 1年前CT示:1、 结合临床考虑克罗恩病并肠瘘、前腹壁瘘管,周围腹膜慢性腹膜炎、前腹壁炎症,下腹、盆腔部分小肠克罗恩病(活动期);2、膀胱顶壁增厚,与前方肠腔分界不清,膀胱内少量气体影,提示小肠-膀胱瘘。 CTE:1、克罗恩病(活动期)并肠外瘘:第3、4、5、6组多段小肠、结肠肝曲、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上段直乙交界处肠壁增厚,伴肠系膜血管旁、腹股沟区淋巴结增大、强化、梳样征及“靶征”,局部脂肪密度增高,第3组小肠肠外瘘并前腹壁下脓肿、炎症,周围腹膜炎,腹水,建议行MRE、MRC进一步检查。

诊断 处理

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 患者年纪轻,克罗恩病情重,反复予抗炎、免疫制剂结合手术方法,但克罗恩仍反复发作伴窦道瘘管并发症,治疗难度大, 继续行手术治疗考虑仍有极大复发可能,各位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意见呢

随访 讨论

克罗恩属于免疫性疾病,易反复发作,青年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抗炎或免疫抑制剂副作用较大,恩罗恩的肠道溃疡为深裂隙状,易出现穿孔、形成窦道、瘘管,手术治疗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

发布于 16-01-19 22:30

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