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4 岁,因“间断腹痛、腹泻伴黏液血便20 d”入院。患者于20 d 前开始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疼痛发作时有便意,排便后缓解,伴有腹泻,5 ~ 6 次/d,量少,表面覆黏液及鲜血,有里急后重感、乏力及食欲减退,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查体:腹部平坦,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时在距肛门约8.0 cm 处触及一约1.0 cm×1.0 cm 大包块,质软;于胸膝位3 点钟、距齿状线约2.0 cm 处触及一1.5 cm×1.2 cm 大质韧结节,其表面光滑,位于黏膜下。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约10.0 cm 处有一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约1.0 cm×1.0 cm 大,活检病理学检查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
遂在全麻下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及间质瘤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肿瘤局限于黏膜内;低危型直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S-100 (-)、平滑肌肌动蛋白(+)、CD117 (+)、Desmin( -)、CD34( +)、Ki-67指数为 1%( +),支持直肠低危型间质瘤的诊断。术后该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于术后13 d出院。术后该患者已获访9 个月,无复发迹象,继续随访中。
直肠息肉癌变临床较常见,但同时合并直肠间质瘤罕见报道。结直肠息肉癌变与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病理学类型有一定关系,体积越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的概率越高。腺瘤样息肉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其次 为管状绒毛状腺瘤。该例患者为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绝大多数结直肠息肉是无症状的,当结直肠息肉导致相关临床症状时往往提示息肉出血和感染,甚至癌变。结直肠息肉癌变未侵及基底部者可行内镜下局部切除术,病理学检查示切缘阳性者需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该患者因息肉癌变范围较大、侵犯基底部,故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直肠间质瘤多见于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因直肠间质瘤多为直肠壁外生性肿物,直肠黏膜完好,有时肠镜检查难以发现。间质瘤多向腔外生长,可引起压迫症状,且其临床症状与肿瘤直径有关。直径小于2.0 cm 者常在体检或无意中发现。该例术中病理学报告为低危型直肠间质瘤,故行局部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