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主诉:进食后剑突下疼痛2个月。 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下出现进食后剑突下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咳嗽咳痰,大小便无殊,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7~39 cm食管左前壁可见一巨大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门诊遂拟食管占位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超声内镜示:中高回声改变,与黏膜下层相延续,内部无血流信号;诊断为食管黏膜隆起病变,多考虑脂肪瘤,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除外。 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占位,CT值-87 HU,脂肪样低密度影;考虑皮样或表皮样囊肿、脂肪瘤。
临床诊断:食管脂肪瘤考虑。 治疗过程:排除手术禁忌正后,在全麻下行食管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食管黏膜下)多发性脂肪瘤。
随访:术后第12天出院随访至今,进食正常,未见复发、转移。 讨论:食管脂肪瘤病史时间与影像学表现不符。食管脂肪瘤病史多为1个月左右,但影像学上较大。其确诊需胃镜和胸部CT结合。胃镜下食管脂肪瘤对应的食管黏膜大部分光滑,病史较长者可能有食管局部黏膜破坏;胃镜超声为高回声团块;CT检查为低密度。本例胃镜下发现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即行超声胃镜提示脂肪瘤,但不排除GIST;后结合胸部CT提示低密度值,综合考虑食管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