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鼻息肉1例

闫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鼻窦炎 鼻息肉 上颌窦囊肿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1岁,因“双侧鼻塞伴流涕7年余”入院 现病史:7年前感冒后出现双侧鼻塞,呈持续性,伴流涕,呈黄脓涕,量一般,偶伴涕中带血,伴嗅觉下降、头痛、头闷等不适,伴鼻干、鼻痒,伴连续性打喷嚏,6-7个/次,无季节性,无眼部溢泪,无胸闷、气紧等不适,当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未治疗。近3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鼻息肉”,给予药物治疗,效果差。为求进一步治疗,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建议住院手术治疗,遂收入我科。近7日以来,患者夜间睡眠差,晨起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 高血压病史3年余,口服复方丹参片,4片/次,2次/日,血压控制在130/88mmHg。 吸烟40年,1包/天,近期戒烟,喝酒40年,白酒2两/日。 家族史:父母患高血压病。余无特殊

查体 辅查

查体:体温:36.3℃  脉搏:84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30/88mmHg。 辅助检查:鼻窦CT: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双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考虑鼻息肉,建议鼻内镜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大。 鼻内镜检查示:鼻中隔偏曲,鼻息肉。

诊断 处理

诊断: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左侧上颌窦囊肿,高血压病。 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双侧全组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左侧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双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手术过程如下:手术经过:患者取仰卧位,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常规碘伏消毒,包头铺无菌单。1%的利多卡因30ml加2ml的肾上腺素浸湿的棉片于双侧鼻腔行粘膜表面麻醉,每次5分钟,共三次。鼻内镜所见:鼻中隔左偏,双侧中鼻道可见荔枝样新生物。于鼻中隔左侧皮肤粘膜交界处稍向外2mm处做一L形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软骨膜,深达软骨,于第一切口向后2mm处做一切口,切开鼻中隔的软骨,于粘软骨膜下分离左侧的粘软骨膜及粘骨膜,充分分离,暴露鼻中隔左侧软骨及筛骨垂直板,鼻中隔偏曲处凹面的骨质,同法沿软骨膜下分离右侧的粘软骨膜,小心分离棘突处,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相交处分离,于偏曲上方5mm做一平行于鼻底的切口,小心分离偏曲处的粘骨膜,去除偏曲的软骨,双侧粘软骨膜完好无损伤,冲洗中隔术腔,对合双侧粘软骨膜。切除左侧钩突,咬除后囟,开放左侧上颌窦,窦腔内可见囊肿样新生物,以上颌窦钳将其完整取出,冲洗窦腔未见残留。中鼻道及嗅裂区可见荔枝样新生物,以鼻窦钳咬除筛泡,开放左侧筛窦,以组织钳将息肉组织切除,逐一开放筛窦气房,清除窦内息肉组织。清除额隐窝的息肉组织及额气房,自筛窦与中鼻甲间探寻额窦的开口,以DRAFⅠ型开放额窦,探查嗅裂区可见源于上鼻道及蝶筛隐窝的息肉组织,自蝶筛隐窝开放蝶窦口,扩大左侧的蝶窦开口。同法开放对侧全组鼻窦,切除中鼻道、嗅裂区息肉样组织。将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贴向外侧壁。双侧中鼻道以纳西棉、倍菱依次填塞,双侧下鼻道以膨胀海绵填塞。

随访 讨论

鼻息肉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的结果,高度水肿的粘膜有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鼻息肉的治疗原则是“去除息肉,解除鼻塞,防止复发”,排除手术禁忌症后行鼻内镜手术,开放有炎症的鼻窦,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切除鼻息肉,改善其窦腔引流、鼻腔通气。

发布于 15-10-12 21:16

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