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上唇唇红上缘肿物2年余入院,肿物略高于正常皮肤表面,颜色稍红,无疼痛、破溃。
查体:口内外双合诊,可扪及一2.5cm x2.0cm x1.0cm肿物,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不活动,无触痛。
诊断:术前:(左上唇皮肤)肿物(性质待查) 术后:(左上唇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 治疗:行左上唇病灶扩大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治疗。 送检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一块,4cm x4cm x2cm大小,病灶中央可见活检缝线,剖面见灰白色条索样病灶向深部组织浸润。镜检:表皮未见明显改变,真皮、皮下组织及横纹肌组织内可见肿瘤组织分布,呈细条索状、小巢状及导管样;真皮中上部可见少量角质囊肿形成(见图1);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见图2)。细胞呈基底细胞样,胞质略嗜酸性,中央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核染色质细腻或呈空泡状,细胞轻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肿瘤组织呈明显的浸润性生长,脂肪组织及横纹肌内可见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并围绕神经及血管生长(图3),但未累及神经内,也未见血管内瘤栓形成。免疫组化结果:高分子细胞角蛋白及低分子细胞角蛋白均阳性,p63条索状及巢状病灶阳性(图4),EMA、S-100蛋白阴性,Ki-67增值指数小于5%。
讨论:微囊性附属器癌(MA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具有向汗腺导管方向分化的特点和丰富的硬化性间质,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好发于任何年龄,以头面部皮肤为多见。诊断上一般依靠组织活检。治疗方式一手术局部扩大切除或Mohs外科显微手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