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9岁,在校大学生,因“发热10余天”入院。 患者于2015年2月28日出现发热,伴肌肉酸痛、头痛,少许鼻塞流涕,体温高达39.6℃,无寒战等不适,自服感冒药后无好转,伴腹泻,黄色稀烂便,于2015-03-02至我院急诊就诊,查血常规:WBC:6.11×10e/9L,NE:82.6%,LYM:13.9%,HGB:113g/L,PLT:120×10e9/L;流感A+B病毒抗原均阴性。给予达菲抗病毒,清热解毒中药口服;次日下午复诊,已无发热,仍腹泻,解稀烂便7次;复查血常规:WBC:4.21×10e/9L,NE:79%,HGB:105g/L,PLT:104×10e9/L;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止泻;经过处理,患者无发热,无腹泻,其他症状也消失;3月8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7.7℃,伴少许咳嗽咯痰,无气促,无腹泻等不适,遂至校医室就诊,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口服抗感染治疗,布洛芬退热等处理,患者仍发热,呈低热,仍咳嗽咯痰,于3月11日再次就诊我院急诊,测体温37.5℃,查血常规:WBC:2.12×10e/9L,NE:6.18%,HGB:98g/L,PLT:110×10e9/L;流感A+B病毒抗原均阴性。心酶:AST:89U/L,CK:268U/L,LDH:409U/L;胸片:双下肺少许炎症。遂收入呼吸科住院治疗。 否认内科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出生原籍,求学于广州,LMP:2015-02-27;未婚未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T:37.5℃ P:82次/分 R:20次/分 BP:131/90mmHg 神清,精神一般,对答切题,查体合作,自主体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粘膜及巩膜无黄染,面部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未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无蜘蛛痔;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见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触觉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叩击痛阴性,麦氏征、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四肢无畸形,双手手指可见暗红色皮疹,无疼痛,无瘙痒,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查体: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入住呼吸科后查血常规:WBC:2.19×10e9/L,NE:61.2%,RBC:3.69×10e12/L,HGB:102g/L,PLT:111×10e9/L;ESR:76mm/h;尿常规:白细胞1+;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结核抗体均阴性;肝功能:PA:69mg/L,ALT:58U/L,AST:85U/L,TP:59.8g/L,ALB:31.9g/L;CRP、登革热病毒抗体正常。痰涂片找细菌:G+:G-:真菌=10:0:0;肥大氏试验、外斐氏试验均阴性;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均阴性。免疫6项:CH50:12U/ml,C4:0.02g/L,C3:0.2g/L;血管炎抗体3项: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自免12项:抗核小体抗体:阳性(+),抗着丝点抗体:弱阳性(+-),抗SSA抗体:阳性(++),抗双连DNA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Coombs:强阳性。转风湿科后查转风湿科后查Coombs:强阳性;输血4项、磷脂综合征3项均阴性。查胸部CT平扫:双肺散在密影,结合病史,考虑狼疮肺合并感染可能,建议治疗后复查,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4小时尿蛋白总量:636mg/24h。
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狼疮性肾炎 3.狼疮性肺炎 入院后先给予对症止咳化痰、补液、抗病毒治疗为主;明确诊断为SLE后,给予甲强龙40mg qd抗炎,羟氯喹0.2g bid,3天后改甲泼尼龙 40mg 口服;骨化三醇预防骨质疏松。并加用晓悉 0.75g bid抑制免疫。配合中医药治疗。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4月13日甲泼尼龙减量为36mg qd,继续服用晓悉 0.75g bid、羟氯喹0.2g bid。至5月22日甲泼尼龙减量为24mg qd,其他两个药物维持原方案。7月16日甲泼尼龙减量为10mg。目前病情恢复良好。
以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就诊病人,临床较常见;大多数病人经过门诊治疗,病情都可痊愈;少数病人,病情进展,发展为肺炎;该患者为在校大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学校老师也是比较紧张病情,发现肺部炎症后立即收入院;患者白细胞低,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能;但经过治疗,无发热,但患者白细胞上升不明显,结合查体见患者面部、手指异常,追溯病史,患者诉每年冬天手指暗红色皮疹症状加重,在老家医院诊断为冻疮;考虑患者存在免疫性疾病可能性大,风湿免疫结果回复后发现患者根本病因。本例患者诊治过程提示: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中的“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该描述的重视。另全面的查体及追问病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