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一例泡状鼻甲胆脂瘤

联友助教   

主诉 病史

内窥镜检查发现左侧巨大中鼻甲。粘膜正常,鼻道中没有检测到感染迹象。中鼻甲扩张并触碰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是内镜唯一的发现。患者有突眼症状,但她的眼科检查发现双眼20/20视力且眼压正常。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显示由左侧鼻腔内均匀流体或软组织密度病变被骨性外壳包绕。CT扫描确定了筛骨板和筛顶部的侵蚀。鉴别诊断考虑CB肿瘤和囊肿,并计划在局部麻醉下行活检。

查体 辅查

内窥镜检查发现左侧巨大中鼻甲。粘膜正常,鼻道中没有检测到感染迹象。中鼻甲扩张并触碰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是内镜唯一的发现。患者有突眼症状,但她的眼科检查发现双眼20/20视力且眼压正常。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显示由左侧鼻腔内均匀流体或软组织密度病变被骨性外壳包绕。CT扫描确定了筛骨板和筛顶部的侵蚀。鉴别诊断考虑CB肿瘤和囊肿,并计划在局部麻醉下行活检。

诊断 处理

术中,当我们为行活检切下CB侧部时,发现CB腔内一黄白色肿块(图2)。遂行肿块全切。筛骨板被发现是有缺陷的,但未检测到筛骨顶部的侵蚀。没有行进一步处理,腔隙亦保留在未闭合状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粘膜慢性炎症和鳞状上皮角化与碎片,因此诊断为胆脂瘤(图3和图4)。

随访 讨论

手术后复视和突眼症状好转。术后14个月行随访检查未见复发。 已有四个关于鼻窦胆脂瘤发病的理论被提出。最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理论。先天性(原发性)胆脂瘤被认为是在胚胎期第3至5周面部形成时,由错位的外胚层上皮细胞残余生发而来。获得性(继发性)胆脂瘤的发展可以用三个理论来解释。有一种说法是手术或外伤后的表皮细胞植入。另外还有转移和化生学。正如其他病例中一般,我们的患者最可能的解释是先天性胆脂瘤理论。植入理论被排除,因为我们的患者未有头颈部创伤或手术史。上皮细胞从鼻前庭转移入鼻内可能也被排除。 化生学说已经许多作者否认,因为慢性鼻窦炎导致化生而得的鳞状上皮是非角化型。大多数鼻窦胆脂瘤病例发现于成人,如本病患者。然而文献中也有儿科病例。 由于这种病变稀少,胆脂瘤在鼻窦手术前的诊断中很少被考虑。胆脂瘤生长缓慢,具有对骨的侵蚀效果。本病中,我们最初考虑的鉴别诊断包含肿瘤病变或脓囊肿的可能性。然而,正如本病所示,胆脂瘤也可能是诊断结果之一。

发布于 15-04-10 20:36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