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晚发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一例——凋零百合花

赖医师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

主诉 病史

这是上个月JOURNAL OF UROLOGY上的一篇病例,挺有意思的比喻,在这里分享。 患者为一名85 岁的老年女性,因最近出现盆腔疼痛和排尿困难入院。既往有全髋置换术史和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史,症状一直未缓解。

查体 辅查

查体示:体检提示耻骨上区紧张和阴道萎缩。 既往膀胱镜检及逆行肾盂造影提示无异常(图1 A 和 B),盆腔钙化灶不在尿路。尿检提示有微量血和中等量的白细胞酯酶,血肌酐为 0.6mg/dL。回顾患者的逆行尿路造影,可见“凋零的百合花征(drooping lily sign)”——仅有下部集合系统和输尿管有造影剂充盈。而膀胱镜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到左侧有 2 个输尿管开口。常规腹部 / 盆腔 CT 提示左侧完全性重复输尿管,扩张的左肾上极有 1.8cm 的结石(图2 A 和B)。

诊断 处理

诊断:晚发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 处理:在本例中,漏斗状扩张的上输尿管压迫下部分集合系统,造成传统上描述为“凋零百合花征“的表现。其他使肾脏向外侧和下侧移位的疾病也可能出现“凋零的百合花征“,例如增大的肾上腺或者肾上极肿瘤。 该患者再次进行了膀胱镜检,确认左侧有 2 个输尿管开口。电刀切开其上端输尿管,便于输尿管镜鞘进入,用钬激光碎石后取出。置入双 J 管,2 周后取出双 J 管。术后患者结石取尽,症状改善,感染控制

随访 讨论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畸形,约 1% 的人存在这种畸形。该病好发于女性,约占 70%。20% 为双侧表现。接近 40% 的重复肾有 2 条完整的输尿管,分别连接下尿路。其他的则为部分重复,形如 Y 形。大多数完全性重复畸形遵循德国病理学家 Carl Weigert(血液病学家 Paul Ehrlich 的表亲,Paul Ehrlich 首先应用药物治疗梅毒)在 1870 年代总结的解剖学规律:上输尿管在骨盆边缘水平跨过下输尿管,连接膀胱或尿道,通常上输尿管更加偏尾端和内侧。但是也有例外,甚至有报道输尿管开口于同侧精囊和输精管的案例。 虽然该病女性多见,但是男性更容易在膨出部出现结石。与小儿的治疗不同,成年人的治疗开放性手术不是必须的。输尿管膨出部及相应输尿管可以通过内镜切除。输尿管膨出部需横向切开(the “smiley face” cut),避免术后返流。处理同本例。引自:dx.doi.org/10.1016/j.juro.2014.12.084

发布于 15-04-10 20:16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