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胃多发类癌伴不典型类癌综合征 1 例

彭医师   晋宁区妇幼保健中心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3 岁,因“面色潮红 3 年,间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2 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为 6.65×109/L,中性粒细胞占 85.3%,血红蛋白为 117 g/L,血小板为 146×109/L。立位腹平片示腹部见肠管积气,右中下腹见小液气平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在接受抗感染、补液等诊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有 10 余年糖尿病史,1998 年切除胆囊。 查体 表情淡漠,两侧面颊潮红,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右中腹部可见一长约 15 cm 手术瘢痕。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肋下未及。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清胃泌素水平正常。 胸部 CT 平扫结果为双肺炎性病变,左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腹盆腔 CT 平扫提示胆总管扩张,左叶肝内胆管结石,胆管扩张,肝叶比例可;胆囊未见;余未见异常。 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体(图 1)上部存在多处条状糜烂,血管纹理稍模糊,后壁可见肌层明显粗糙,局部有糜烂,取活检 6 块,质脆。胃体中下部大弯侧(图 2)可见 1 枚直径约 0.6 cm 山田Ⅱ型息肉,取活检 2 块。 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胃体后壁扫描(图 3)可见黏膜下层最厚约 1.8 mm,其内可见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直径约为 1 mm,周边完整。息肉样病变来源于黏膜浅层(图 4),其下方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未见异常。 内镜活检组织学检查显示,胃体后壁黏膜有中度慢性炎症,活动Ⅲ级,固有腺体减少,肌层肌增生,腺上皮轻度肠化。黏膜肌层散在灶性类癌细胞浸润。胃体大弯侧息肉符合类癌。胃窦活检组织学检查提示黏膜存在轻中度慢性炎,活动Ⅰ级,固有腺体轻度减少,黏膜肌增生。幽门螺杆菌检查阴性。 胃体黏膜切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图 5),嗜铬粒蛋白 A (CgA)阳性,突触素(Syn)阳性,CD56 为弱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局部弱阳性,细胞角蛋白(CK)阳性。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未见异常。

发布于 14-12-29 15:14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