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岁男性,急性起病。于 1 h 45 min 前突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伴右侧肢体无力、活动障碍,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遂就诊于我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详。急诊行头颅 CT:颅内多发缺血腔梗灶。两侧半卵圆中心、右侧基底节区多发缺血腔梗灶考虑患者此次发病为急性脑梗塞,且目前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溶栓禁忌后,予静脉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随即完善头颈部 CTA+CTP 检查:颅内外血管多发斑块形成伴官腔轻度狭窄,无血管内治疗指征。严密监测 24 小时,期间患者无新发症状出现,血压正常。右侧颈外动脉起始段管壁局部软斑,伴管腔轻度狭窄,两侧颈内动脉 C4-7 段管壁多发钙化小版块,伴管腔轻度狭窄;右侧半卵圆形中心及右侧侧脑室旁缺血灌注异常,存在缺血半暗带次日复查头颅 CT 提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进一步完善头颅 MRI+MRA:左侧脑室旁脑出血伴双侧脑室后角积血;双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急性梗死;右侧半卵圆中心及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头颅 MRA 示颅内动脉硬化改变,未见明显狭窄闭塞。寻找出血转化的原因患者无静脉溶栓禁忌症,溶栓过程及溶栓后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加重等新发症状出现,血压控制可,24 小时内未使用任何抗栓药物,且患者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值。因此,考虑可能是其他原因增加了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风险。随后进一步发现:患者多模 MR 上提示存在典型的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征象。脑白质病变(左)血管周围间隙(右)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脑微循环受损并导致脑深部白质和灰质的血流低灌注,从而引起临床、认知、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1]。CSVD 影像表现在 MRI 影像学上 CSVD 主要表现为: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可能血管起源的腔隙、可能血管起源的白质病变 (white-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血管周围间隙(peripheral vascular space,PVS)、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和脑萎缩六大征象 [8-9]。研究表明,腔隙性梗死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病因的 42.3%, 80 岁以上老年人群脑白质高信号(WMH)检出率高达 94%,脑微出血(CMB)检出率高达 36%[2]。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影像学上检出白质病变、微出血等脑小血管病征象,且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