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病例研究所》上线了,眼科小助手每周一会发布一个有部分信息的病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初步查体)和影像学资料(CT、MR、超声)等,您可以根据小助手给出的信息来对该患者进行诊断,把自己认为可能的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写在评论中即可~ 周五我们会公布该病例的处理结果,同时从我们的优质评论用户中选取一位赠送医联定制礼品~ 上期获奖用户:袁启贤 患儿女,14个月,生后发现右眼瞳孔发白,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家长一直犹豫,未予治疗。 查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圆,其余不配合。全麻下检查晶体混浊,似为机化膜样改变。
图一:术中图像。 图二:术前B超检查未见异常。 图三:UBM检查见晶体部位为膜性。 图四:术中剥除机化膜,见后囊中央不有少量出血。 图五:清除皮质后见后囊中样有一团血管。 图六:并且向后极部延伸。间接眼底镜下见血管与视盘项连,但是视网膜没有皱襞。
1、诊断?是否是原始玻璃体增生?Persisitant hyperplasia of primary vitreous(PHPV) 2、如何处理? 玻切?会不会大出血?玻璃体且不干净,会不会增生? 当看到这团血管的时候我确实没有思想准备,也不知道眼底会是什么情况,赶快再次复习术前检查的B超和UBM, 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赶快请眼底科给台上检查,发现眼底除了那一根细的血管,没有其它异常。征询他们意见,眼底专家不建议手术,认为婴幼儿玻切会导致玻璃体增生,后期效果难以预料。 但是如果我们不处理,混浊和血管团基本在后囊中央,会严重影响今后的视觉训练和发育。尽管儿童先天障的手术都是只做前部很局限的玻切即可,但是切断的血管会不会导致大出血,或后续继续出血,造成玻璃体增生,这个确实不敢确定。也可能可以先电凝血管,再做局限性玻切。 不过最后权衡再三,因为患者家长属于那种没有科普知识,又讲不明白的主,你跟他讲可能要做玻切,他马上问“那眼压会怎么样?”,完全是不在一个频道。再说了,这个家长如果比较明白,就不会吧孩子拖到14个月才做手术。 为保险起见,我计划把后囊膜中央4-5mm环形切开,只保留鼻侧和下方两个血管处不动,看是否可以把混浊的后囊和血管团拨到视轴旁边。
图一:后来没有完全移开,就试着把下面的血管切断,观察出血很少。 图二:这样血管团就缩到了一边,瞳孔区透明,做了局限性前玻切。 图三:然后植入IOL,位置好,术后没有明显炎症,但是视力只有光感,需要后续继续视觉训练。 讨论: 1、原始玻璃体永存大家都知道,但是治疗原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尤其是这类病例多是白内障医生碰到,处理应该依靠后段医生的帮助。根据大家的讨论,比较倾向于水下电凝,然后局限前玻切。但是关键是不敢确保没有出血,而且患者术后视力肯定不好,所以我还是选择了谨慎。 2、该患者比较幸运的是血管比较细,眼底病变几乎没有,术后视觉训练还是有希望提高视力的。所以我还是决定给孩子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是病人的关键就是中央囊膜混浊。因此,我就考虑把这块混浊的后囊连带血管团移到一旁,这样既不出血,又不影响视轴。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对于PHPV的系统化治疗,还需要各位专家深入探讨。本病例只是一个个例,但我感觉对该患者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本病例经李绍伟眼科同意转载,欢迎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