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沈医师   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纤维肉瘤 右乳肿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 26 岁,已婚。患者于2009 年8 月无意间发现右乳有一个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无痛性肿块,并逐渐增大,无红肿,也无其他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皮下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侵犯脂肪,局部细胞密集,建议随访。术后3 个月余,同一部位再次出现一个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并伴局部皮肤红肿,未予特殊治疗。2012 年8 月患者哺乳期间发现肿块逐渐增大,因需继续哺乳,故于2014 年2 月才就诊。

查体 辅查

门诊查体: 右乳12 点距乳头1. 5 cm( 原手术切口) 处可触及大小约5 cm×3 cm 的肿块,质硬,边界尚清楚,活动度尚可,突出于皮肤表面,局部皮肤呈紫红色,其余未见异常。彩色超声检查: 右乳12 点距乳头1. 5 cm 处皮下可见大小约3. 8 cm×1. 9 cm 不均质回声结节,边界光滑、整齐,无包膜,内回声强弱不均,可见束状血流信号,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为28 cm/s,血流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 为 0. 61,其周边腺体回声连续性中断 。超声提示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性质待定。乳腺X 线检查: 右乳内上可见一略高于腺体密度的类圆形肿块影,大小约4. 6 cm×4. 5 cm,肿块边界清晰,形态欠规整,肿块紧贴皮肤[内外侧斜位( mediolateral obligue,MLO) ],局部皮肤影增厚 。乳腺X 线检查提示: 右乳内上肿块影,考虑来源于皮肤肿瘤,建议穿刺行活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 ;BI-RADS 分类为4B。 患者于2014 年4 月19 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单纯肿物穿刺术。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 右乳瘢痕下及瘢痕旁梭形细胞肿瘤,肿瘤细胞呈短束状、轮辐状排列,核呈长梭形,胞质透亮,肿瘤细胞排列紧密( 图4) ,肿瘤向周围乳腺组织及脂肪组织浸润性生长,肿瘤内可见脂肪及乳腺导管被浸润包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D34( +) ( 图5) ,CD117( -), S-100( -) ,Desmin( -) ,SMA( -) ,ER( -) ,PR( -) ,Ki67 阳性细胞<10%。

诊断 处理

最终诊断为DFSP。此类肿瘤极易复发,需行大范围手术切除。考虑到患者行右乳肿瘤扩大切除术对乳房外形的影响较大,以及乳头距肿块较近,无法保留乳头,因此,综合会诊专家的意见后,决定对患者施行右乳单纯切除术+扩张器植入术,二期再行乳房、乳头再造。遂于2014 年5 月14 日在全身麻醉下对患者施行了右乳单纯切除术+扩张器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肿瘤大小约为5. 5 cm ×5. 0 cm×3. 0 cm,肿瘤组织侵及乳腺小叶及小叶周围脂肪组织,乳头、乳晕未见肿瘤组织浸润,乳腺周边切缘及基底切缘未见瘤组织残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CD34( +) ,Vimetin( +) ,CK ( -) ,CD68 ( -) ,α1-抗胰蛋白酶( -) ,-100( -) ,SMA( -) ,Ki67 阳性细胞<5%,P53( -) 。

随访 讨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 是一种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真皮纤维组织并扩展至皮下组织的局部中间性( 罕见转移性) 肿瘤,可侵及真皮层、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学上将其分为很多亚型。本病起源不明,可能与遗传、皮肤外伤等有关,发病年龄为20~ 40 岁,男性略多见,好发于躯干和下肢皮肤。其发生于乳腺皮肤时,临床容易误诊。文献来源:Chin J Breast Dis( Electronic Edition) ,June 2015,Vol. 9,No. 3

发布于 15-12-28 20:26

2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