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25中国数字医疗大会(CDHC)暨第二届朝阳区数字医疗产业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国内医疗AI领域的重要代表,医联集团-北京医联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携核心产品MedGPT应邀参会,现场展示了AI驱动医疗基础设施跃迁的“医联解法”,并获得业界高度关注与合作邀约。
打破边缘辅助,进入诊疗核心
MedGPT是由医联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获得官方备案、具备疾病诊断与治疗建议能力的生成式AI模型。它的诞生,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首次实质性介入医疗决策核心,在大规模真实场景中实现产品化落地,突破了传统医疗AI“只辅不决”的功能局限,构建了可信赖、可部署、可验证的智能医疗决策体系。
模型基于结构化对话与医学推理机制,在训练过程中融合了医生真实行为数据、多模态医学知识库以及权威循证指南体系,致力于让“问诊像人类、诊断像医生”成为现实。为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模型研发过程中沉淀了超过20亿条医患脱敏对话、800万条结构化临床数据与千万级医学指南与病例文献,同时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博士与百余位临床专家共同参与训练优化,单轮训练投入成本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正因如此,MedGPT已成为医学含量最重、训练强度更高的AI模型之一。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双盲测试中,MedGPT与三甲医院医生同场问诊时的诊断一致率超过96%,在疑难病识别与初诊路径推荐等核心场景中展现出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临床双盲测试验证,幻觉率仅为2.13%,危险幻觉率控制在0.44%,医学循证准确率达到94.22%,已跻身全球医疗AI算法安全性与精度表现的前列。
▲2025中国数字医疗大会(CDHC)医联代表崔钰
从模型走向智能医疗服务系统
依托MedGPT技术基座,医联打造的 “未来医生平台” 已实现对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平台突破了单纯 AI 工具的范畴,升级为具备真实落地能力的智能医疗服务体系 —— 通过深度渗透患者初筛、慢病管理、远程问诊等核心医疗场景,其覆盖疾病种类已达 25000 种,不仅印证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更积累了广泛的行业信任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结束的AI问诊能力测试中,MedGPT在所有关键风险事件中实现全通过,成绩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获得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肿瘤中心等顶级医疗机构专家的高度评价。
从产品能力走向行业共识
医联自2014年起持续坚持“严肃医疗”战略,构建起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院基础设施,致力于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合规化。目前,MedGPT已在医院(H)、医生(D)、企业(B)、用户(C)及保险(I)等五大端口实现规模部署和深度融合,成为新型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大会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现场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医疗应用资源共享平台”与“首批八大专病场景验证机制”。具备真实落地能力与数据协同能力的MedGPT及“未来医生”,凭借对医疗核心场景的深度适配与创新应用路径,成为全场关注焦点,并收到政府、医疗机构与科技平台的合作邀约。
未来,医联将持续深耕AI医疗服务能力,以MedGPT为引擎,深化AI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助力中国医疗体系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级跃迁,推动形成以临床真实应用为核心的AI医疗基础设施,持续朝着“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的使命目标前进。
2014-2025 医联
蜀ICP备140218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川)-经营性-2021-0058
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A座27层